Menu

实验室程序文件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度,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结果的测量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评定。

3.2专业室主管负责所承担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

3.3资料员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的存档管理。 

4工作程序

4.1检测中心对所用的测量设备需提供所需的测量不确定度,除非已经证实校准带来的贡献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

4.2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时机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检测的项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a)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

b)当客户有要求时;

c)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

d)当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

4.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要求

4.3.1根据检测项目所依据的技术标准、计量器具技术说明以及其它相关信息,明确被测对象,合理评定不确定度。       

4.3.2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只要按照该检测方法操作,并出具测量结果报告,即符合要求。

4.3.3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和对象,可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

4.3.4被测物品预计的长期性能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来源通常不予考虑。

根据有关信息,列出测量过程中引起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影响因素,并尽可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通常主要有(但不限于):被测对象定义不完善;所用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方法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被检测物品的性能和状态;操作人员等。

4.4测量不确度的来源

(1)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取样可能不完全代表定义的被测量、测量方法不理想。

(2) 测量设备不完善,在数据处理时所引用常数及其参数不准确。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给定值有不确定度。

(3) 测量环境不理想或对测量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

(4) 测量人员技术有差异。

(5)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被测量的随机影响。

4.5测量不确度的评定和表示

4.5.1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可采用两种评定方法:

(1)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实验标准偏差表征。

(2)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采用非统计方法,以经验或资料及假设的概率分布估计的标准偏差表征。 

4.5.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不确定度来自两类评定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4.5.3扩展不确定度

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得出扩展不确定度。也可称为总不确定度。表示为U=kUc。k为包含因子,k值的求取可采用t分布法或赋予法,测量结果可表示为X=x±U 。

4.6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

检测报告需要给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解释时,执行《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4.7当需要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的评定,交中心主任审批后,由相关检测室在报告中予以注明。

5相关文件

*******-**-35-2018   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6质量记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